貨幣銀行學?純热莸谑拢簝韧饩饫碚
貨幣銀行學常考內容第十章:內外均衡理論
本章內容
本章包括三部分內容:內外均衡理論的基本思想、內外均衡理論的數學描述、中國的內外均衡政策。其中,內外均衡理論的數學描述和中國的內外均衡政策是重點。
本章重要程度:★★
名詞解釋(概率較高)
丁伯根法則★、米德沖突★、支出轉換政策、支出調整政 策、貨幣中和政策、內外均衡
簡答題
1、簡述斯旺圖示的內容。
2、簡述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主要思想。
3、簡述蒙代爾政策配合說的主要內容。
4、簡述內外均衡對我國貨幣控制提出的新要求。
論述題
1、試述內外均衡理論的基本思想★。
核心考點:名詞解釋
1、支出調整政策
支出調整政策主要由凱恩斯理論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財政貨幣政策組成,通過實施財政貨幣政策直接影響總需求或總支出水平,從而在調節(jié)內部均衡,同時,總支出的變化又會通過邊際進口傾向和利率機制來影響國際收支,從而影響外部均衡。
2、支出轉換政策
支出轉換政策是指能夠影響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改變支出構成而使本國收入相對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匯率調整、關稅、出口補貼、進口配額限制等都屬于支出轉換政策范疇。狹義的支出轉換政策則專指匯率政策。
3、貨幣中和政策
在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結構發(fā)生改變的條件下,為抵消外匯占款增加國內貨幣供給的影響,貨幣政策制定必須考慮到外部因素的作用,進行中和操作,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中和。例如我國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為收回對商業(yè)銀行的再貸款,輔之以開辦特種存款和發(fā)行融資券。
4、丁伯根法則
為避免米德沖突,需要為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滿足所謂的丁伯根法則:要實現n個經濟目標,必須具備n種政策工具。該法則為用不同政策配合同時實現內外均衡提供了依據。
5、米德沖突
米德沖突是指在某些情況下,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追求內部、外部均衡,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沖突。為避免米德沖突,需要為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滿足所謂的丁伯根法則:要實現n個經濟目標,必須具備n種政策工具。
6、內外均衡
內外均衡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米德的“兩種沖突,兩種工具”的理論模式。即一國如果希望同時達到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標,則必須同時運用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換政策兩種工具。假設一國經濟分為生產貿易品的貿易部門和生產非貿易品的非貿易部門,則內部均衡被定義為國內商品和勞務的需求足以保證非通貨膨脹下的充分就業(yè),也即非貿易市場處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tài);外部均衡指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也即貿易商品的供求處于均衡狀態(tài)。內外均衡則是指一國經濟同時達到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狀態(tài)。
1、簡述斯旺圖示的內容。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斯旺說明了米德內外均衡理論。
斯旺圖示建立于兩個假設前提之上:①不考慮資本流動;②在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之前價格水平不變。
圖示證明了米德內外均衡說的基本觀點,即要實現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雙重目標,必須同時使用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換政策。
YY曲線表示內部均衡軌跡:EE曲線表示外部均衡軌跡。F 為內外均衡點,即政策之目標。
2、簡述蒙代爾政策配合說的主要內容。
“政策配合說”特色在于它強調以貨幣政策促進外部均衡,以財政政策促進內部均衡的政策主張。橫軸G代表財政政策,縱軸r代表貨幣政策。
蒙代爾認為在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上有如下兩種方法。
(l)以財政政策對外,貨幣政策對內。這樣配合的結果會擴大國際收支不平衡
(2)以財政政策對內,貨幣政策對外。財政、貨幣政策交替使用的方法能夠實現良性循環(huán),逐漸縮小國際收支不平衡。
3、簡述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主要思想。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IS—LM—FE模型)是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模型在開放條件下的應用,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前提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結論是: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使得貨幣政策無力影響收入水平,只能影響儲備水平;而財政政策在影響收入方面則變得更有效力,因為它所造成的資本流入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從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對收入增長的負作用;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對收入增長的影響是無效的,貨幣政策對收入增長的影響是有效的。它反映了貨幣主義學派的種種觀點和政策主張。
4、簡述實踐中各國追求內外均衡的具體做法及原因。
在實踐中,多數國家以財政和貨幣政策維持內部均衡,并將匯率政策與直接管制結合起來維持外部均衡,這是因為:
、儇斦吲c貨幣政策相對于支出轉換政策于達到內部均衡更有利,而匯率政策與直接控制對外部均衡的調節(jié)更有效
、谥苯涌刂婆c匯率政策的結合能夠實現總量與結構調整的統一。
在市場不發(fā)達、經濟中行政性干預較多的國家,上述以市場傳導機制為基礎的政策搭配的效力將大打折扣。
5、簡述我國內外均衡的實質及其關系。
我國內外均衡,其實質都是為了我國經濟得以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我國內外均衡的關系主要論述如下:就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而言,維持內部均衡是首要目標,應在內部均衡的基礎上實現外部均衡,而不應以犧牲內部均衡來謀求外部均衡的實現。(攘外必先安內)
6、簡述內外均衡對我國貨幣控制提出的新要求。
我國內外均衡具有矛盾性,因此對貨幣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1)中央銀行貨幣控制必須從直接向間接過渡。目前的直接管理模式會造成內外均衡脫節(jié),最后形成貨幣失控。
(2)貨幣政策工具應以間接控制工具為主。對內均衡控制應以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為主;對外均衡應以匯率和貨幣供應量為主。
1、試述內外均衡理論的基本思想。
(本題內容前面均以包括)
(1)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義
(2)要實現內外均衡,兩種政策工具必須配合。 為避免米德沖突,需要為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滿足所謂的丁伯根法則
(3)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換政策的組合。
(4)在實踐中,多數國家以貨幣政策維持內部均衡,用匯率政策和直接管制的結合來維持外部均衡。
2、我國中央銀行如何進行政策配合以實現內外均衡。
我國對國民經濟的調節(jié),必須使各種政策相互協調和配合:① 必須從只注重內部均衡轉向雙重均衡目標。②央行必須實現從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轉變。③貨幣政策工具應以間接控制工具為主。各種經濟手段的協調和配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配合
(2) 貨幣政策的中和操作
(3) 外匯儲備政策與外資政策
精華資料搶先看:銀行招聘考試中?嫉你y行學內容匯總下載【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