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申論輕松學的主題是:走出以靜為美的“課間美學”誤區(qū)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五分鐘,輕松學申論。
【背景資料】
這段時間,“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快沒了”話題登上熱搜。一則視頻顯示,課間10分鐘期間,7成左右學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校園里也空空蕩蕩。
【標準表述】
課間休息方式蘊含著集體審美傾向。如果說小學生的“以靜為美”來自于他律,中學生的“以靜為美”礙于作業(yè)壓力,擠占課間休息時間有點迫不得已的味道,大學階段的“課間十分鐘”,學生的審美趣味就更多是習慣成了自然。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八個字提供的是應然的校園生活風貌。如果說“緊張”“嚴肅”是課堂學習時間的準則,“團結”“活潑”則是“課間十分鐘”應有的風貌。
【對策表述】
團結聯(lián)結友誼,同學之誼最為純潔也最為珍貴,這種情誼的締結在于多年的課間十分鐘慢慢積淀而成。以靜為美,從小學到大學,如果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彼此走動少了,可能導致同窗十載仍很陌生的現(xiàn)象。這樣的狀況在中小學階段還不明顯,到大學階段同班同學叫不出名字、沒有聯(lián)系方式,就談不上所謂的同學之誼了。遺憾的是,“同學之交淡如水”的現(xiàn)象,如今在一些大學校園并不罕見。
活潑孕育創(chuàng)造,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這種潛力的發(fā)揮需要契機。“課間十分鐘”為同學間的相互走動、討論和嬉耍提供了可能,正是在交互活潑中,說不定觸動了哪個同學的神經(jīng),一個意外的新穎念頭涌現(xiàn)出來。相反,“老死不相往來”或者只在座位前后左右與近鄰的“小圈子”互動,同學間的創(chuàng)造潛力反而失去了刺激它活躍的媒介。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是生活美學應有的追求。不論是小學生、中學生、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課間十分鐘”是保持自己天性的時間。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應該在這日常性的十分鐘時間里,給自己的感官欲望一個釋放壓力的時間,只要不超出理性的警戒線,團結與活潑應該成為應有的“課間美學”標準。
【結語】
以靜為美,不能唯靜為美。走出以靜為美的“課間美學”誤區(qū),讓學生自主選擇如何度過這段短暫而美好的“課間時光”,是當下學校教育者應盡的責任。
素材來源:《北京青年報》 2023年11月5日 第A02版